柳袁照:减轻教师负担 只有基层教育部门“少作为”
学校的负担与教师的负担联系在一起的。学校负担不下来,教师的负担也减不下来。学校的负担绝大多数、绝大部分是教师承担的。去年中央两办颁布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情况如何?因为处于疫情期间,在一个特殊事件,现在学校负担重一点、老师负担重一点,都是正常的。我想说,疫情之后,一切相对正常了,如何进一步让学校的负担、老师的负担切实减下来?
现在,学校的负担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校之外的检查,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教育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教育部门也无法左右。那么,教育部门自己是不是可以先走一步,走得更主动一点,更踏实、更实在一点?我曾经在教育行政部门呆过十多年,相对来说,对那里的工作方式还是有些熟悉、了解。
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行政与业务管理,两者交织在一起。教育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许多都是学校上来的,其中不乏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因为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中有成绩、有效果,所以到了机关。为何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到了机关,又会成为学校的负担、教师的负担?他们深知学校的性质、学校的工作的特点、学校的喜怒哀乐,理应是学校、老师减负的动力。
我以为是工作制度上、工作方法上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一靠文件,包括变相的文件、电话通知、口头通知;二靠开会,各种会议、小型的、大型的,常规的、专项的,预定的、突发的,现在又多了线上的;三靠检查,各种性质、类型的常规检查、专项检查、突击检查。前两项姑且不讨论,产生的负担,主要多由校长以及其他学校管理者承担,一般老师受到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上级来检查就不一样了,往往需要学校全力以赴、全员应对。负担是直接的,对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会直接显露的。
复杂的事情可以简单化。控制教育部门,以及赋予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检查,是需要的。可以制定一个强硬的规定:任何检查组下到学校,所有成员必须先进入课堂,连续听两节课。然后再检查。现在的检查有些表面轰轰烈烈,其实是走过场。查台帐是重要的方面,有些台账是真的,有些是假的。突击补的有、根据检查目录虚构的有。台帐往往又是系统工程、系统行为,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案例,一个都不能缺。完美地、完整地台帐做下来,劳命伤财。可是,有些地方又乐此不彼。这些检查、检查这些台帐,对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往往又是两层皮,几乎是完全不相关的两回事。而先听课就不一样了,导向就两样了。
学校工作,最主要的是课堂教育教学工作,其他工作必须围绕着它。任何与教育教育工作有关的检查,必须少之又少。学校不同于其他单位,需要专家、内行的管理者领导与引领。无法走进课堂的人,即不懂教育、教学的人,应该少进学校来检查。自己不懂,往往指手画脚。教育部门对课堂的真正关注、关心,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率课堂效益的根本保证,(因为许多地方,教育部门都在直接管理学校,既然如此,管理者要能切实管好点子上),能促使教育部门的领导与管理者不断提升实在的管理能力。
坐在课堂上连续听两节课,一般人是坐不下来的。不是内行,听不懂,课堂上,云里雾里,听课者比讲课者要累得多。这就是一些差生听不懂、跟不上,要开小差、要做小动作、要讲话,因为他没有办法,别无选择。如此这般,那些不懂教育的人,也就怕去学校了。去学校是自套“枷锁”,直接给自己加负担,自生尴尬与烦恼。领导听课,不是听“说书”,“说书”是苏州话,苏州话里的“说书”是听评弹,吴侬软语,听评弹是享受,而听课就不一样了。听课完了,要交流,与上课的老师交流,一起进行“课堂教学”反思,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的,需要货真价实。
基层学校为何负担重,有一个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太有“作为”。部门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多,大家都想做出成绩,点子越来越多,措施也越来越多。有些东西要有一个区别与区分,有的是需要的、必须的,有的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性质的,有的是没有必要的,一定是帮倒忙的。教育部门确定了校长、确定了学校领导班子,就应该放手、放心让学校去干。多抓目标管理,给学校多一些自由、自主的空间,自己少做,学校多做。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少作为”,才有学校的“多作为”。
落实好中央两办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不能只表态,不见实在的行动。我之所以提出“检查组下学校,先都要听两节课‘’的建议,期待教育部门从“小事”做起,以求实效。这些“小事”,其实不小,是刀刃,用好了,许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了。我这样说,不是要教育行政部门不做事,而是做大事、做好事,定方向、搭平台、鼓干劲,四两拨千斤。
作者:柳袁照,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原苏州第十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曾先后被评为苏州市首届教坛新秀、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十杰校长、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第六届名校长、苏州市劳动模范、热心学校体育工作优秀校长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