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继续努力,拓展教育微创新之路

首页标题    教育人物    教育名家    陶西平:继续努力,拓展教育微创新之路

陶西平_副本

进一步走进陶西平先生,是在2013年底,我看到了《中国教育报》一篇采访《访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学校教育需要微创新》,老先生积极提倡学校教育微创新。这一点契合了我的想法。作为一个致力于帮助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每天接触的是一线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们只能从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调整、改进和创新。

陶西平先生曾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在此之前担任过北京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型官员,编写了《教育评价辞典》《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丛书》《沉浸于求索之中》《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等著作。在北京教育界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些会议论坛中相遇,也请教过一些教育问题,陶先生总是平和亲切解答,尤其关于教育微创新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陶西平先生之所以强调教育微创新,在他认为:中国人做事和写文章讲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改革创新也是一样,既需要宏观政策、体制机制和顶层设计方面的变革,也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或改进方案。作为教育微创新理念的首倡者,陶西平先生认为,教育更需要微创新。例如:苹果、三星等电子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固然也有少许涉及系统的改变,但多数是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微创新、小改进。据说三星公司就是根据多数使用者的手型改变了手机的宽度和机键的位置,使人们用起来更方便,更舒适。所以,微创新也是生产力,微创新也可以创造巨大财富。

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微创新。伴随时代的前进,教育领域不仅有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又不断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都面临严峻的挑战。而教育体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需要政府的统筹、顶层的设计,以保证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不能取代对学校和教师每天遇到的具体问题的回答。寻找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途径,也同样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也就是 “微创新”。

陶西平认为,微创新虽然看起来小,但它不仅可能丰富教育科学的宝库,而且可能引发对教育大问题的突破性思考,所以,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其意义绝不可低估。学校里的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每天所面对的问题,都是微创新的切入点,所以,推进学校内部的微创新不仅是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与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之路。校长和教师都应当有自己的微创新课题,都应该通过微创新科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届教育微创新论坛全体嘉宾合影_副本

在我看来,微创新恰恰符合中国改革发展的逻辑,当年小岗村的几位农民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土地包产到户,就是微创新,这些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们恰恰对实际情况有着切实的体会,理解农民饿肚子的感受,所以走在了土地包产到户改革前列,正是这几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对于教育而言,一线的教师、校长等管理人员,没有过多权力,无法参与到宏观政策或顶层设计工作,相反,恰恰对教育理解的更直接更深透,所以会在细节方面,有着直接的改革创新的动力。这一点恰恰符合了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提出的, “心灵的呼唤和自身的完整”。教育微创其本质就是教师们在寻找“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所以,教育创新深厚的根基就在于此。这就决定了教育创新除了宏观的变革之外,真正有活力的或者最终的目标还是让每一位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在自己的工作中,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寻找改变的地方和改变的方法。所以,无论多么宏观的改革都最终还是需要教师的微创新来落实。

中央电视台证券频道著名主持人李燕女士主持论坛_副本

陶西平认为:许多学校提出科研兴校,但往往只热衷于参与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或者热衷于自创一个理论体系,结果往往因为课题太“高大上”,成了摆设和形式,并没有真正“兴校”。以至于现在,教科研成了追名逐利的道场,这与教科研的初中背道而驰。而教育微创新既有助于学校成员的广泛参与,有助于调动学校内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又有助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是多数学校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科研。真正实现教育微创新才是破解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为此陶西平先生还推荐了STIR(学校和教师评估创新,Schools and Teachers Innovating for Results)教育机构,该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机构,这个机构的工作是确认、测试和评估印度学校和教师主导的微创新,以提高最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成果。STIR搜集并推广优质教学活动,这个组织的创始人认为,比起单纯的拨款,先进理念的普及更能帮助学校实现转型。这个组织的运行,也为后来我们国培京师的定位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作为一家专业的教育咨询机构,国培京师也在通过先进理念的普及帮助学校实现转型。具体方面,是通过搜集推广优质课堂教学活动,帮助教师专业健康发展。另外还通过提升教科研能力和学校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地方教育进步。这些工作中,始终把积极推进教育微创新作为核心要求。由此,我们在2014年底举行了首届教育微创新论坛。论坛旨在建立学校和教师沟通的平台,促进教育微创新工作。

如今,教育微创新已经得到了许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并付诸行动。2018年开始,我们从课堂教学优质模式的筛选和推介着手,帮助一线教师寻找成熟的可资借鉴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推介了山东省青岛市即墨28中的和谐师友互助课堂教学,推介了河北省六道河中学的分层移动课堂教学模式,还有河北省威县人才学校的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等等。当然,走班制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形式的教学模式也在我们积极的推动之列。从课堂教学的细节入手,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技术,但更主要的还是教师理念的普及和培训。

今天,斯人已去,我们深感悲痛。我们将继续沿着陶老先生为我们指引的教育微创新的道路,继续努力,上下求索,不断创新,用我们微不足道的力量推动一线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从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寻找创新的灵感,让教育微创新的涓涓细流汇成奔腾不息的大海,为中国教育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我想,这就是对陶老先生最好的纪念。

 

 

 

 

 

2020-05-20
浏览量:0
当前位置:

电话:010-5712 7080 

邮编:100875

传真:010-5712 7080 

Q Q:2976936255

Email : guopeiedu@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院(北京师范大学南院)京师科技大厦B座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