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指南
为指导各地规范开展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助力青年教师从合格到胜任的转变,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对任教三年以上、有发展潜力的乡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开展不少于10天的师德养成与学科育人能力培训,助力乡村青年教师实现从合格到胜任的转变。
(一)帮助青年教师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体系中,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解决工作中的师德困惑,增强乡村教育情感,提高师德践行能力。
(二)以学科育人能力为主线,重点提升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分析、对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对课堂作业的命制等专项能力。
(三)指导青年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形成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树立教科研工作意识,提升青年教师发现教学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解决教学问题的反思研究能力。
(五)引导青年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特别是从合格教师到胜任教师的成长计划,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置
聚焦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核心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依据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围绕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与学科知识、学科育人与教学反思、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四个维度设置培训课程。
(一)师德修养
重点从思想政治、师德修养、社会担当四个模块设计课程主题。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解读,学科育德的途径与方法,“四有”好老师的使命与担当,身边最美教师故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专题内容,促进乡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增强终身从教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做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
(二)专业理念与学科知识
重点从专业理念、学科和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和学习知识三个模块设计课程主题。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与学科发展史,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学科教学知识,中小学生身心成长和学习规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助力乡村青年教师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专业素养。
(三)学科育人与教学反思
重点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四个模块设计课程主题。主要包括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学科育人,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质量过程性测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问题发现的教学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等。助力乡村青年教师具备胜任学科教育教学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重点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内涵、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路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技术三个模块设计课程主题。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促进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提高教学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等。优化青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率。
三、流程建议
按学科组班,将教师工作坊贯穿于“诊断示范、集中研修、研磨提升、规划成长”等培训全过程,支持乡村青年教师持续成长。
(一)诊断示范
培训团队深入乡村学校开展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工具测评,找准参训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学科知识、教学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关键性问题,根据问题确立培训主题,修订完善培训实施方案,指导参训教师制定个性化的研修计划;通过优秀教师师德讲座、名师教学示范、优质学校学科研修活动观摩等,对参训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二)集中研修
根据诊断结果和培训主题,聚焦培训目标,细化培训内容,形成集中研修的培训专题,围绕学科背景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弥补,关于学生、学科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基础知识理解,通过专题讲座、合作探究、协商对话、同伴互助、现场学习等方式,推进学员落实基于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的理论研学,为胜任教学工作奠定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
(三)研磨提升
聚焦学科育人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基于问题解决和目标达成的课例式、体验式、项目式研修,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研课磨课、合作研讨、反思重构等方式,鼓励参训教师在实践中研磨,在研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展示,检验与修正预设的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智体美劳自然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的意识和能力,汲取专家和同行的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策略,形成学科育人的能力。
(四)规划成长
在前三环节研修与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导师引领、研修沙龙等形式,引导参训教师追问教师职业价值,分析名师成长案例,规划未来专业发展愿景,进一步梳理经验、分享收获、提炼成果,生成新的研修资源,形成后续的研修计划,提升参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学成就感和乡村教育情怀,增强参训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水平的内动力。
四、考核评价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对承担机构培训实施、对送培区县和学校的有效协同开展评价,培训机构要对参训教师的学习过程与成效开展评价。
(一)培训过程评价
聚焦培训任务要求,采取学习行为记录、培训成果分析、同伴互评等方式,对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质量进行客观、及时评价,重点考核其对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规律的把握情况、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实施以及作业编制等能力,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培训学分挂钩。
(二)训后改善评价
以参训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持续改善为价值取向,组织培训团队深入参训教师所在学校,开展“四说两看一发现”,即采取参训教师本人说、学生说、同事说、领导说的方式考察教师训后的发展变化;采取看参训教师课堂教学、看参训教师参加或组织校本研修,观察教师训后的教学、研究、学习行为改善状况;在对话与观察中发现参训教师的变化和新问题、困惑与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跟踪指导,为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持续助力。
五、职责分工
(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 统筹规划设计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项目,建立项目实施机制。
2. 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开展调查研究、过程视导和绩效评估。
3. 提炼典型经验,推广优秀成果,推进培训创新。
(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 制定市县青年教师助力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规划。
2. 建立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和乡村学校四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3.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经费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各环节落实到位。
4. 对县级教师发展中心、送培团队和乡村学校的培训过程进行监管,对培训绩效进行考核评估。
(三)培训承担机构职责
1. 整合优质专家资源,组建培训团队,研制培训方案,开展需求调研,研发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方式。
2. 分阶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指导乡村学校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助力乡村青年教师持续专业成长。
3. 组建教师工作坊,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提供课程资源支撑,搭建交流研讨平台。
4. 做好培训总结,将培训中的专家课程、学员学习成果、典型经验进行加工整理,生成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并推广利用。
(四)乡村学校职责
1. 将青年教师助力培训纳入校本研修规划,实现青年教师助力培训和校本研修有机结合。
2. 协同培训团队,聚焦培训主题分阶段开展特色鲜明的校本培训工作。
3. 汇聚整理生成性培训资源,向市县推荐代表性资源成果。
4. 为本校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供支持服务,督促指导参训教师做好成果转化和发展规划。
(五)参训教师职责
1. 认真开展自我诊断,找准突出问题,明确目标任务,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 聚焦自身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学、合作研讨和课例研磨,认真完成研修任务,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3. 主动参与校本研修,通过汇报课、微讲座等方式转化研修成果,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4. 树立自主发展意识,在工作中学习、在行动中反思、在实践中研究,实现专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