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题有别,岁岁年年理相通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厚植了家国情怀,切实发挥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是一道成功的材料作文题。2则名言名句材料,都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很具有时事性,现实性。材料文字简洁,但意蕴丰富,启人深思,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和核心素养。作文题重点考查了考生的思辨能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思考国家之间、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引导考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成长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青年。
在考前备考中,我提醒广大师生,要明确为何写作,记领袖教诲,紧扣时代特色,把个人的成长与时代结合,与社会结合,与国家民族从命运结合,写大写的我。试题中两则材料分别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上述两个讲话,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虽然讲的是在处理国际关系、文明时应秉持的理念、原则、选择地道路,但揭示了部分与整体,偶然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必然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谈的是“损人未必利己”,若想利己,必须利他,实质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别人并不是自己前行路上的障碍和绊脚石,不是对立竞争的关系。具有思辨意味,可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人与人的相处。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说明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强调的是百花齐放,也就是合作共赢。实则可谈是“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有思辨意味。两则材料并举,又构成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则提供了行动思路。但问题的指向是一样的,内涵是一致的。两则材料都是在引导考生思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都否定了为了个人利益,忽视他人利益,甚至损害他人利益的做法,体现了共同的主题:和谐共生、合作共赢。这与二十大所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致的理念。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考生应该心怀他人,胸襟宽广,摈弃个人主义,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与集体和国家保持同频共振,携手共行,共创未来。试题着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考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基础上,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
熟悉政治、了解国际大事的考生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要求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以包容之心欢迎竞争对手的长存,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需要各国为之共同奋斗……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也可以谈文化因多种而精彩,文明因多样才有互鉴的价值,因此要尊重文化、文明的多样性,不能孤芳自赏,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价值,消除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交相辉映……
高考作文试题,无一例外,那就是用精妙的素材原理,承载时代发展要义。这就需要考生写作时要具有宽广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新鲜事物,并能够以独特的视角把材料与时代发展进行精妙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