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慧心悦行 健康成长
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鲜明提出“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理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多年来,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共同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篇大文章,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理念引领 目标先行 慧心悦行伴一生
在学校“慧心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制定了明确的“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有不断提升的学习能力、有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至少有一项特长”的“五有”育人目标;目标首先把健康的身心素养作为第一培养目标。
“知书达理,慧心悦行”是学校的校训。每年毕业典礼上,学校校长都会与学生鼓励学生,牢记“知书达理,慧心悦行”并不断践行,遇到困难不放弃,摔了跟头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前行,继续学习乐观对待挫折与失败相信,一定能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
理念引领,目标先行。毕业赠予校训,以此希望花小的学子一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
统筹规划 深耕基础 建设育人育心教育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做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近年来,学校紧扣教师培训、研修、实践,全链条培育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借助北京市教委研究专项,北京市学习科学项目、朝阳区教研培训,采取1﹢X培训辐射带动的形式,加快建设学校心理健康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每校区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人负责校区心理健康工作。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研究工坊,建立专职教师定期培训示范制,形成“以专带兼”“以兼带全”辐射联动的作用,并通过基本功展示、心育论坛、优质课竞赛、案例评比等,实现育人队伍培训、研究、实践一体化,促进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需求驱动 夯实基石 顶层建构生态慧心系统
学校统筹谋划,结合“慧心教育”课程体系,制定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顶层规划,超前研判、需求驱动,全面盘底,以“五慧”心理课程为基石。“五慧”分别是慧心融情课程、慧心抒情课程、慧心传情课程、慧心动情课程、慧心释情课程,构建学校生态共建慧心系统。
前置调研预判,摸清“家底”现状。从新一年级一进入学校大门开始,学校通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前置调研,进行数据汇总、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档案,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制定提早预防、及早干预的政策,摸清入口学生底数,提前预判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科学谋划、主动应对。
获取学生需求,实时监测预警。学校采取“5·4·3”心理预防策略,全方位获取学生需求:学校开通了5个通道,通过学生主动到访咨询、学生心理来信、心理委员反馈、教师及家长咨询、区级心理测评获取学生需求,发现学生心理动态;设立4个热线,即心理热线、心理需求建议公众二维码、心灵驿站线上信箱、“情绪魔法盒-我的小秘密我想告诉你”纸媒热线,拉近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的距离,实现心与心的碰撞;落实3层巡视,即干部日巡日反馈、大队日检周汇总、教师时观即时报,通过简洁方便的巡视,随时了解学生动态。
“5·4·3”心理预防策略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仅“情绪魔法盒”每年就能收到几千封学生心理信件,学校可以据此随时发现学生心理微动态,根据普遍性学生心理需求及特殊性需求,实施监测及早预警,形成了学校监测预警系统。
科研引领 筑实基座 全方位多渠道保驾护航
随着当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心”问题,面临的“心”形势、“新”特点,学校基于学生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以科研引领赋能心育质量,全场域心育研究护航学生成长。
“一五三”心育目标,构建发展性慧心系统新常态。学校制定了“一核五心三全”全面涵养心育研究生态。以“高质量发展”为研究核心,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围绕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落实研究内容全学科育心、研究场域全方位润心、研究人员全实践,培养身心
健康的合格建设者、接班人。学校把心育融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工作中,强调目标相融,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为重点,以生活为源,各学科体现育心的情境化,贴近学生成长的真实需求,催生学生的内生动力,实现学科间相融,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优四结合”实施策略,赋能家校社协同育心育人。实施渠道——“三优”。学校突破时空限制,优化沟通协作,激发学生、家长、教师敞开心扉,主动表达心理健康需求,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搭建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即时、精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供给;优化过程数据,赋能优质协同,数据采集体现多元主体、多个维度、多个环节,数据反馈及时,数据资源共享,家长、教师和社会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实现深层次的、高质量的协同。
实施路径——“四结合”。个体辅导与团辅活动相结合,家校联动推动心育全员性。基于数据档案分析,开展个别性辅导,家校协同共育共建;针对班级建设需求,常态化开展团体辅导,建立班级建设共同体,实现一生一案、一班一案;针对专题教育,定期开展全员性心理建设游园等活动,落实心理建设全员性。
学校引领与发挥学生作用相结合,收集需求确保辅导实效。学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投入资源和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心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工作,设立学生心理委员、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学校每周收集学生的心理需求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心理工作策略,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主阵地与跨学科教师相结合,五育并举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在以德育心方面,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成长六宫格”活动,帮助学生为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在以智慧心方面,联合科学教师,开展科技心理游园会,给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以体强心方面,借鉴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开展心理运动会项目,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心理能量;在以美润心方面,与音乐老师联动,让学生通过音乐释放情绪和压力,感受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以劳健心方面,设计假期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多渠道聚焦与全方位检测相结合,护航成长全覆盖。聚焦“需求点”,推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解决学生心理困扰,通过“心灵驿站”、每日咨询,实现日关怀;通过心灵之声广播、课堂主阵地、心灵奇旅特色社团,实现周支持;通过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微课堂,实现月聚焦;通过五育融合活动、心理特色活动、校园心理剧,实现学期融合。聚焦“监测点”,及时干预形成电子档案,关注跟踪学生成长,实时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建立电子档案,一生一案、一班一策,随时关注学生生长。聚焦“评估点”,完善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实现动态学生档案,探索数字信息支撑下评价管理的立体化,结合学生线上“慧心手环”评价体系,聚焦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以评促育,动态追踪,关注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慧心悦行 健康成长 共建心理协同生态
学校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明确以塑造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重点,以预防学生心理危机发生为辅助的咨询工作目标;坚持积极正向的宣传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五位协同”,多元实施有效干预。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专项领导小组,落实推进心理咨询工作“五位协同”,体现为心理委员、班主任、教学部、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五部门协同,以“心育共建联动站”为载体,联动实施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实现了“心灵驿站”咨询服务标准化,“情绪速递员”动态疏导便捷化,一站式沟通协同化。几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零投诉,家长满意度问卷对心理教师满意率实现100%。
家校社共育,多方资源协同推进。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会为主阵地,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角色功能的划分,搭建咨询服务体系,分类整理数据统计;落实流动式沟通疏导战略,课间高效回应需求、午间情感交流碰撞,推送相应主题、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多渠道的实施路径,为学生、家长提供了个性化供给,全要素、全流程、全领域的一站式家校协同育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多措并举,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中小学多学科渗透性教育实践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优秀课题校、朝阳区心理教育特色学校、朝阳区“立足学科本质,健康心理护航”做智慧教师实验校、朝阳区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实验校、北京市“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实践研究”优秀组织单位。学校德智体美劳等各学科教师均承担了市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营造了多元沟通、协同育人的教育生态格局,学生心理剧先后荣获朝阳区一等奖、朝阳区艺术节金奖,学校的集体舞获朝阳区一等奖、合唱获朝阳区一等奖、足球朝阳区一等奖,劳动教育获北京市一等奖、立德树人成果获北京市特等奖。
本文转自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