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培京师未来阅读计划简介
整体项目介绍
国培京师未来阅读计划是北京国培京师教育科学研究院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发起,由刘季宏老师领衔,汇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专家和各地一线名师,吸收国内外阅读研究最新成果,针对基层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家庭和社区需求,研发设计的一个专业性阅读项目。项目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学段,覆盖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多个群体,包括区域、学校、社区、家庭和机构五个未来阅读计划子项目。
学校未来阅读计划
学校未来阅读计划项目作为国培京师未来阅读计划的子项目,旨在帮助师生依托于课程,植根于课堂,拓展于课外,自主选择适用的阅读工具,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训练熟练的阅读技能,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内在的阅读素养,助力中小雪书香校园建设。
学校未来阅读计划包括:语文学科阅读、其它学科阅读、校园阅读活动、学校阅读环境四个模块和阅读网络平台建设。其中,语文学科阅读包括:朗读诵读、整本书阅读、绘本阅读、比较阅读、专题阅读、主题阅读、跨学科阅读、传统吟诵。另外辅助阅读还有亲子阅读、视觉阅读和儿童绘本剧。
学校未来阅读计划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理念,着眼于阅读工具、方法和技能,以“师资培养”“学生阅读”“家校共育”为载体,以“阅读活动”为支撑,以阅读环境建设和阅读网络平台建设为辅助。为合作伙伴提供阅读诊断、方案设计、课程训练、师资培训、资源提供以及效果评估等的系统解决方案。
区域未来阅读计划
国培京师区域未来阅读计划旨在根据各省市区县区域教育特色发展需要,设计的区域性特色阅读项目。具体内容包括:省地市区县级等不同行政级别的区域阅读规划咨询方案、阅读特色学校建设、区域教师阅读能力提升、区域教师阅读教学能力提升、区域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和测评、区域阅读环境建设、区域阅读活动设计、区域阅读课程开发和区域阅读信息化平台建设。
区域未来阅读计划
国培京师家庭未来阅读计划项目旨帮助中小学生和家长运用阅读工具,掌握诵读朗读等科学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家庭阅读习惯,用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让阅读植根于家庭,赋能家长,辅助学校教育,搭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情境场域,助力书香家庭建设。家庭阅读未来阅读计划包括:家长阅读能力、家长阅读指导能力、孩子阅读能力提升、孩子阅读习惯培养和家庭阅读环境建设。
项目背景
2010年3月,全国两会建议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法》,设立“国家阅读基金”和“国家阅读日”。
2010年4月,中宣部等下发《2010年全民阅读活动计划》,提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2011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深入开展2011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积极开展数字阅读等新形式阅读活动。
2015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形成学校在“图书馆”中的良好氛围,使师生阅读方式广泛多样、阅读选择丰富多元。
2016年3月,国务院《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阅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
2016年12月,《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要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以具体工程和项目为载体带动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必须将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育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热心阅读推广的社会名人、文化名家的阅读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公务员、教师、新闻出版工作者、大学生等加入阅读推广人队伍,定期培训,提升阅读推广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文化团体、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阅读推广并提供公益阅读服务。
2017年4月,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通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国家鼓励中小学加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阅读设施建设,完善相关建设标准,鼓励教师开展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开设必要的阅读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
2018年1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政府设立的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配备专业人员对未成年人开展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单独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
2018年5月,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鼓励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室)对社区、学生业余时间开放,提高图书的借阅率、使用率,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使用效益。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建设书香校园,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
2021年3月,中宣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十五章第二节,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部分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2021年3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书香校园建设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纳入相关表彰奖励中,学校要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2023年3月27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服务全面育人。帮助青少年学生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注重激发读书兴趣。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读书热情,引导其在读书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有效防止增加师生及家长额外负担,坚决克服功利化倾向。积极融入全民阅读。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强化示范引领带动,助力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更好服务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持续推进常态开展。将读书行动与学校教育教学、课后服务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创新读书载体,完善长效机制,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