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互联网技术及思维重构未来教育

首页标题    教育研究    智慧校园    应用互联网技术及思维重构未来教育

作者:赵凌云

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育的育人理念、教学方式、教育关系、教育支持体系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一,育人理念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启示是,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的,教育要提升生命价值,为健康赋能。因此,后疫情时代,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片面的育人观,片面的知识传授、技能传授的教学模式,教育者必须回归到教育本位,唤醒生命的自觉。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最终是以心养心的过程,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后疫情时代,教育也要不忘初心,坚守育人本质,教育最终要回归人的本真存在,即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所谓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提升自主生活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其二,教学方式的变化。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受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资源及设备的限制,教学主要以线下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源,讲授教材、分析和传授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等。后疫情时代,线下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必须线上和线下进行有机结合,即混合式教学。既有传统教学的现场氛围和亲近感,又能以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整合和管理学习过程的关键节点,使教与学的过程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它将有效改变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过大等问题。

其三,教育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教和学的关系方面。后疫情时代,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成为主渠道,学生成为学习的发起者和最大的受益者。其次,师与生的关系方面。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知识权威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的陪伴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和综合素质提高,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努力成为学生“心智的唤醒者”和“精神导师”;为学生带来生活智慧和人生导引,努力做学生学业的向导、升学的参谋、家庭的联络员和生活上的支持者。再次,学与习的关系方面。过去更多重学,实习、实践少。后疫情时代,学和习的关系更加平衡,学与习结合更加紧密。此外,还有家与校的关系方面。过去学校几乎“包办”了教育的一切,提供了全部教育资源,学习活动主要发生的地方也在学校。后疫情时代,家长和学校的关系更加密切了,父母参与教育成为常态,父母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成为学生在线学习的管理者、施教者、支持者。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家长全方位参与有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边界正被消解。

其四,教育支持体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学场所的变化。以前学校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后疫情时代,这个格局将被彻底颠覆,教学场所不再局限在学校,家庭、社区等也可以成为教学的主要场所之一。学生不用去教室上课,而是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这样能给学生最好的学习便利性;其次,学习环境的变化。后疫情时代,学生学习空间将突破时空限制,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无缝衔接,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逐步发展为智能学习空间,实现学生自主、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此外,教材的变化。以前的学习内容都是以教材为主,教师按照教材教、按照教材出考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没有选择的余地。后疫情时代,教材不仅仅是白纸黑字,还有多媒体,甚至配有不断更新的在线课程,教材整合了辅助学习的各类资源。

面对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如何借机助推教育创新与变革?

要把这次疫情作为变革教育的重要契机,顺应疫后教育新变化,深入推进后疫情时代教育新变革。

其一,丰富立德树人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后疫情时代,立德的真正落实,就是在立共产主义品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基础上,立建设者和接班人之德。建设者和接班人之德,关键是要有家国情怀,要关心国家的未来。要立人类的公德,即学生要高度关心人类的未来,对人类有终极关怀,要关注自然、关注动物、关注植物,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要立成人之德,即作为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公民应该有的品德,也就是要有社会情怀和社会责任。树人,就是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首先,是树心智健全之人,这就涉及到德育、智育。其次,是树体格健全之人,这依靠体育、劳动教育。最后,是树格局健全之人,这依靠美育。为此,要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德育、改进智育、强化体育、重视美育、注重劳动教育,利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手段,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等为基本诉求,推动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二,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创新。积极鼓励翻转课堂、数字学习资源、社群互动工具、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电子档案等信息化手段介入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的时序结构,使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等融为一体;努力探索游戏化体验学习、个性化混合式学习、自适应学习、创客式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学习方式颠覆式变革,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要的个性化人才和创新创造性人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与学的双边交流活动,形成多元化交互学习共同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虚实结合无处不在的教学空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科学分析和挖掘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境信息和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其三,整体提升育人能力。要大力提升教师队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能力,适应在线教学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与学生互动的能力。鼓励教师主动拥抱新技术,学会在虚拟环境中教学;为在线教学营造共享协作的文化环境,注重学生与教师及同伴之间的多重交互,充分发挥在线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线学习并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探索在线教学的激励和补偿机制,提高教师在线教学的积极性。要完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体系,将“综合协同育人”作为根本途径,牢牢抓好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切实保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为培养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激发中小学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管理课程实施力,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学生五环联动体系,以新的治理理念、思维和方法实现从传统的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从而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教育公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后疫情时代教育变革,是以人为主体的变革,以人为导向,最后的目标也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要紧扣时代脉搏,顺势而为,提前布局,用互联网技术及思维重构未来教育,并为未来社会承担教育的历史使命。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2020-12-04
浏览量:0
当前位置:

电话:010-5712 7080 

邮编:100875

传真:010-5712 7080 

Q Q:2976936255

Email : guopeiedu@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院(北京师范大学南院)京师科技大厦B座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