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双语课程发展高峰论坛在河北唐山东方国际学校举行

首页标题    教育资讯    会议论坛    国学双语课程发展高峰论坛在河北唐山东方国际学校举行

530日,由唐山市教育局、国际学校在线联合主办,唐山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协办,唐山东方国际学校承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学院指导的“国韵东方·经典传承——国学双语课程发展高峰论坛”在河北唐山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00余位知名专家、校长和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国学双语课程的创新、实践及未来发展进行主题分享和互动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唐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唐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绍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常委周满生,长春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勇,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唐山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国学双语顾问赵彦春,河北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桂玲,唐山东方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张国富等。国培京师办公室主任刘季宏应邀随同刘林会长参加活动。唐山东方国际学校李海凤、吴学飞英汉同步主持论坛。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做开幕致辞。他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华文化要走出去,就必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双语人才,特别是要有懂得国学文化内涵、掌握国际语言工具的人才。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教育者的使命,需要我们主动担当,深入探索。国学双语课程虽然是一个小切口,但解决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民办国际化学校特色发展的大课题,唐山等地民办国际化学校“中国灵魂+外语工具”的探索和实践正当其时,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他倡议大家一道努力,用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华优秀文化在全世界的推广和发展、为使中华优秀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唐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唐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绍辉在致辞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世代传承的文化文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良好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跨越时空、融通中外、富有魅力的鲜明特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精神食粮。他表示,在当代教育发展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有责任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有义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更加走近世界。

唐山东方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张国富在开幕式上表示,唐山东方国际学校已经开展长达11年的双语教学,在全学科全学段双语教学领域积极进行尝试与探索。目前,在赵彦春教授团队的指导和引领下,国学双语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国内首家基础教育阶段国学双语研习基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充分的自信,把国学双语教学工作落实好、实践好,力争摸索出适合国际化教育需要的、可复制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我们将用最美的语言,在国际舞台上传播和推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满生做了题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演讲。他对中西方教育差异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教育需要转型,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为考试;必须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而不是只看重硬技术、只偏重工程思维。通过对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的分析,他总结了备受重视的六大能力和素养:数学和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国际理解能力、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的技能、创造力、就业能力。归纳和概括了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分别是:(1)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2)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3)让学生学会问题发现;(4)培养创新型教师;(5)改革课堂教学;(6)训练思维方法;(7)改革学生评价方式;(8)强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唐山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国学双语顾问赵彦春教授做了题为《双语教学的范式革命》的演讲。作为古诗文国学双语翻译领域中的专家,赵教授分享了“以诗译诗,以经译经”的翻译原则以及众多经史子集的翻译佳句。他提到博雅教育要培养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人才。基于这样的思考,他带领上海大学团队与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合作编写了国学双语教材、研究了教法、建立了题库,确立了教学模式,力争让唐山东方国际学校成为复兴中国伟大文化梦想起飞的地方。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参赞陈跃做了题为《国学双语人才培养与中外人文交流》的主旨发言。他表示,目前我国对外人文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普遍单一、多语种人才匮乏、文化产品质量和数量不足等问题,亟需培养大批能掌握一种以上专业及相关技能、熟练使用一种以上国际通用或非通用语言、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的人才。他介绍了新西兰开展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认为对我国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地位,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二是坚持核心文化价值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和教育实践的有效性。三是坚持把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作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四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要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五是构建中外人文交流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洪成文做了题为《从发展规划的视角看国际学校的特色构建》的演讲。他从发展规划的视角看国际化学校的特色构建,指出学校发展规划的紧要之处在于要明确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思路是纲领,是与外界沟通的基本素材,需要朗朗上口;要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探讨学校的优先发展目标,并能解释清楚;要探讨如何扩大学校的资源,明确学校资源从何而来。学校的发展规划也要重视为教师挖掘政策资源、校友资源,为学生挖掘专家资源。

长春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勇做了题为《适应基教改革新方向,培养优秀双语新教师》的主旨发言。他表示,在双语教师人才培养上,应关注三个关键词。一是融合。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融合类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十分关键,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需要融合类教师人才付诸实践。二是反思。要反思目前在基础教育教师岗位上的师范生,有多少人真正认同教育、热爱教育。让师范生意识到自身岗位的作用、价值并产生认同非常重要,所以应该通过反思,让教师认识到未来的发展、认清自己。三是关注。只有关注学生、关爱学生的老师才能与学生真正成为朋友,未来这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课题。

之后,无锡华锐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校长荆洪光带来了题为《国际化教育中的中西圆融》的演讲。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外办主任、国际关系副校长代理人佐罗托可里林.奥列格做了题为《中文教育在俄罗斯的发展》的简短发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副主任张靖做了题为《一带一路人才的培养》的主旨发言。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资源部副主任、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永军做了题为《国学双语课程的实施建议》的演讲,外交学院教授武波带来了《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主题演讲。北京实验学校校长、唐山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名誉校长曾军良做了题为《新时代教师的素养与追求》的演讲。唐山东方国际学校校长兼国际部校长桑南做了题为《双语教学实践探索与成果》的主题演讲。唐山东方国际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张硕颖带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与弘扬》的主题演讲。

论坛晚宴,来自东方国际学校师生位论坛献上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国学双语文艺盛宴。有充满诗情画意的双语诗歌朗诵《长相思》《小池》《山居秋暝》,有激情四射、蕴含东方风韵的《东方之子》《锦绣前程》,还有热血澎湃、催人奋进的《百句诗 百年颂》,绚丽的舞蹈、别出心裁的设计、妙趣横生的舞台,一个个节目让人目不暇接,尽显国学双语的魅力。

宴会上,隆重举行唐山东方国际学校与三所单位的战略合作签约及授牌仪式,以此增进相互了解,加强互惠合作。

 

 

 

 

2021-05-31
浏览量:0
当前位置:

电话:010-5712 7080 

邮编:100875

传真:010-5712 7080 

Q Q:2976936255

Email : guopeiedu@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院(北京师范大学南院)京师科技大厦B座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