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特色:特色学校建设中的课程作用
——上海市学校(幼儿园)特色品牌建设观察
在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的学校中,有一所非常“牛”的学校——上海市曹杨中学。曹杨中学以培养高中生环境素养为核心,逐渐形成了“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群。在学校教育各个方面,曹杨中学都较好地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与环境意识、知识、科技和绿色生活四大领域的教育实践以及与环境科技、心理、人文三大主题维度相配套的48门环境类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品牌发展的有效支撑。
而另一所学校——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自1972年起便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在上海首开日语课程,形成了独特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了大批日语后备人才。2018年,该校成功创建为上海市以外语学科教学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学校。
这两所学校的共同特点都在于,学校特色发展建立于学校特色课程的基础之上。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是现代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相对于其他学校课程而显示其独特办学理念和品质追求的优质课程,也是学校特色教育赖以完整支撑、最具个性和教学优势的品牌课程。特色课程往往与学校的特色发展及特色办学文化积淀相伴共生,并逐渐固化为学校课程体系中既有独特性、优质性,并相对固化的传统课程,它可以是相对独立的几门课程,也可以是相对融合的特色课程群。
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课程特色实践紧密相连,互为犄角,相得益彰。课程特色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首先,从教育本质看,学校特色发展的主要支撑、载体、途径就是课程;其次,学校的长远发展之道在于彰显特色个性,转向有特色、差别化的个性化办学,走多样化、品牌化发展之路,而最有效的办法便是从学校所处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其有利的办学条件、挖掘其优质的课程资源等;再次,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既是一所学校提升质量的需要,也是实现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才能培养学生强大的学习力和丰厚的学科核心素养,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多元智能,发展其优长领域,为其个体生命走向卓越奠定基础。
特色学校建设并不仅仅限于高中学校,初中、小学、幼儿园的每一所学校(园)都能在特色品牌办学追求中找到属于本校的优势及定位。上海市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的名字命名,是一所充满着浓郁文学特色的幼儿园。园长方红梅带领全园教师深挖资源,巧选视角,以践行陈伯吹儿童教育思想为宗旨,秉承“让文学赋予孩子大胸襟、大关怀、大境界”的教育理念,努力开拓“文学特色”。仅仅5年时间,一所新建幼儿园一举创建为全国优秀幼儿园、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学校、上海市一级一类幼儿园。
特色学校的特色课程实践贵在形成富有逻辑联系的课程框架与体系。陈伯吹实验幼儿园科学严谨的校本化课程体系,无疑使该园“文学特色”的办园实践充满底气。课程科学设计了不同年级(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文学特色”方面的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为彰显办园特色,陈伯吹实验幼儿园充分挖掘环境文化元素,在园内创设了阅读天地、创意空间、美术世界、科学小世界、亲亲小社会、快乐音乐园等6个专用活动室和多功能厅,并用文学作品画廊营造文学天地的氛围……
其实在上海,幼儿园特色办园的远不止陈伯吹实验幼儿园一家。上海市静安区常德书法幼儿园便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园历史、以书法为特色项目的上海市一级一类幼儿园,该园树立“以常为基、以德为石、以书为道、以法为则”的办园理念,让常德书法幼儿园成为幼儿的快乐家园,其特色办园也是以学校特色课程作为支撑的。
我以为,使一所学校的特色课程成为其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所优质学校生长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关键在于特色课程的品质保证。有品质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现为三大特点:一是本质性,即学校特色课程应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强大支撑作用;二是优质性,即学校特色课程的课程思想、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应全面优化,成为高质量课程;三是独特性,指特色课程从设计思想、内容选择、教学实施、结果评价等具有特殊性;四是普惠性,即只有少数人参与的“课程”并不能成为一所学校具有品牌指向意义的特色课程;五是融合性,学校特色课程应深深融汇于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特色建设的实践中,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文化浑然一体。
在学校特色发展的征程中,特色课程建设功莫大焉,但特色课程建设之路又是漫长的,需要我们用心呵护、耐心培育。
(作者汤立宏,系上海市虹口区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指导中心专职副主任)
《中国教师报》2019年12月18日第7版 版名:课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