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实施指南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指导各地扎实开展整校推进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如下:
1.建立各地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工作机制。
2.建强各级培训团队,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及研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3.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支持以校为本组织教师研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4.组织实施整校推进绩效评估,开展校本应用考核。
二、实施流程
(一)省级统筹规划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意见》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因地制宜,制订合理可行的本省(区、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规划,全面布局、统筹设计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应用考核等工作,抓住重点,精准施策。坚持分级负责,建立“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运行责任机制,以区县推进为重点,落实整校推进。坚持示范引领,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保证推进有样板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注重创新、尊重差异、倾斜乡村、均衡推进”的原则,面向不同地区不同信息技术环境的学校,分类设计,精准指导。
(二)打造培训团队
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积极发挥各级教研员以及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专家等的作用,同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建强省、地(市)、县三级培训团队。优先支持省级培训团队参加国家级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团队规划方案、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的能力。
(三)分市抓好试点
1.遴选试点学校
采取“省级统筹,省市共建”摸式,遴选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省级试点校,为各地市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打造“样板间”。试点学校应覆盖省域内各地市,代表不同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使试点培训与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培养、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中西部地区“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等项目有机整合。
2.培训管理团队
试点学校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学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3-5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省级培训团队指导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聚焦有效提升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能力,探路子,出经验。
3.支持校本研修
省级培训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程跟进,指导省级试点学校管理团队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落实校本研修计划。支持试点学校围绕打造“技术创新课堂”,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为目标,形成“学校有方案、教研组有计划、教师有任务”的整校推进新机制;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团队互动、整体提升”的线上线下混合研修新模式;展示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全面提升的新成果,打造省级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示范校。
(四)推广试点经验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试点校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印发案例式的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手册、举办整校推进示范带动高研班等,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推广应用。结合省级试点培训生成的案例和资源开展地(市)级培训团队培训,指导各地市遴选试点学校、分批开展整校推进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助力县级培训团队建设等,形成分级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为区县分批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五)区县分批推进
区县是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明确责任机构、责任领导,建立“县-片-校”三级责任运行机制和责任清单。根据本地信息化教学发展实际需求,从示范带动、分类指导、整校推进、全员覆盖等方面整体规划,精准施策,有效实施。以打造试点校为重点,以示范带动为关键,精心设计示范推进体系。充分借鉴省级、地(市)级试点校经验做法,按照分类指导、倾斜乡村的原则,遴选不同类型、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精心打造,生成经验,试点校带动与批次间结队滚动相结合,形成分批推进的有效机制。
(六)分级监管测评
一是建立监管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将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专项培训参与情况、整校推进与校本应用落实情况列入督导和校长年度考核内容。二是实施分级评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本省(区、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及整校推进工作绩效评估等,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保证实效。
三、重点工作
(一)建强两支队伍
要把整校推进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两支队伍的建设上。一是建优培训团队。以区县培训团队建设为重点,按一定比例遴选,抓好专项培训,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县级培训指导团队。二是建强学校管理团队。指导学校组建由校长领衔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并开展专项培训。支持管理团队落实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能力。
(二)抓好校本研修
学校要在区县的规划和指导下,以“助力学校教学创新,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能力”为目标,严格自主管理,落实自主规划,抓好自主研修,强化应用实效。自主管理重在明职责、建制度,要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团队的统领作用,建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管理机制,把信息化领导力落到实处。自主规划重在务实可行,要力戒形式主义,基于本校实际情况,针对问题与需求,制定可提升、可检测、可达成的目标任务及年度实施计划。自主研修重在建机制、促常态,要立足“整体提升”,建立“骨干引领、教师选学、团队互助、学校指导”的研修共同体,形成“学校指导有研修方案,教研组互助有专题研修计划,教师选学有任务清单”的研修机制,确保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有效推进。强化应用重在提高实效,要立足“问题解决”,建立实践应用的激励机制,通过教研组研讨、学校交流等,推动教师应用,保证50%实践应用学时确有实效。
(三)加强平台建设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相关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通过遴选培训机构课程资源、整合一线教师优秀实践案例资源、推荐高质量的国家慕课课程资源、自主研发培训资源等多种方式,开放培训资源供给,丰富信息化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库,满足教师选学需求。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核心,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支持成果导向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教师实践应用成果可共享,并通过平台记录资源使用率及用户评价等,建立优质培训资源遴选机制,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四)抓实质量监测
重点加强区县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的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价。抓严“进口”,实行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修方案审核备案制度。抓牢“过程”,利用管理与服务平台,收集各校教师教学、教研的常态数据并进行数据综合挖掘,精准诊断、及时干预、个性化服务教师能力提升。抓实“出口”,依据省市意见,结合区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校推进评估指标和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规范学时学分管理,建立学校整校推进考核电子档案,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以评促用,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